就市面上存在的棋藝理論著作來說,無論是所謂象棋布局原理,開局指南,中盤戰術,還是各類階梯教室,我看下來用下來的經驗是,對棋迷來說吸收使用過程中容易存在兩大問題。第一,有些原理性總結的概念并非絕對正確,而需要解釋的附加的原理性條件又往往不說,或者說不清楚。第二,變例的羅列成了習慣,往往數量充實而分析不夠充實,沒有展現出具體的分析思路。
這兩個問題對專業棋手或者有意進入職業棋壇的小孩來說不成為問題,因為他們或者已經打通了任督二脈,或者終有一日會打通??墒沁@些書還有很多是要賣給眾多業余象棋愛好者使用的,網上遇到一些棋友他們書也不少,有幾次我給他們講解一些比較大的原理性的道理,他們的反應居然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說我是該高興呢,還是傷心。為什么他們看了不少的理論書籍還會在思路方面那么模糊。棋藝方面的理論不應該是提煉概念,理順思路的嗎?
這還是業余棋牌游戲愛好者,有一個安徽的中國象棋方面的女棋手,兩次奪得市比賽的冠軍,受過多年的科班象棋訓練,我在網上給她講評一些對局,她說你比我師傅講的好很多。悉心教導弟子的教練都沒有完全分析到一些本質性的原理,書籍上那點分析指導當然就更不夠用。
先來看看這兩大使用問題吧。關于第一點,有人也許認為不管那個領域的教科書都很容易犯這個問題嘛,哪有那么好用的東西。話是不錯,不過棋藝方面的教科書是不是特別一點,畢竟每天都有讀者在實戰演練。例如,劉文哲在《國際象棋中國學派》一書中有這么一段話:“過去的教科書一再教導說,對付側翼進攻的最好辦法是在中心反擊。這些教科書還舉出不少用此原則獲得成功的例子。其實,讀者有權利問一句:有沒有用此原則失敗的例子?我認為,失敗的例子未必就比成功的少,因此這個原則是否科學的抽象,還有待研究,應該附有條件?!?nbsp;
假如有這么三四個原則,棋迷朋友們深深刻在了腦海里,對適用條件、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一無所知,難以想象他們要什么時候才能在對弈過程中逐漸培養起高明的思路。要知道這不僅僅是對某一個布局形成的局面下個結論那么簡單,這可是戰略高度的方向性問題,一旦理解稍微欠缺全面,漸漸成為習慣,以后就算有機會糾正很可能要多花數倍的努力。我這里并不是說很多書里說的原理不對,只不過她具體闡釋的時候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職業高手都是按照書里面的各種原則來下棋的嗎?當然他們都是這樣學過來的,不過當他們打通了任督二脈甚至奇經八脈后坐在那個閃光燈交聚的華山絕頂對弈的時候,他們還會這么聽話?
理論源于實踐,而實踐又高于理論,我可以確信,在棋道里面這句話的絕對正確性。在對弈中,不真正吃透理論而高出理論,那還不如干脆放飛自己的想象在對戰中撞得頭破血流來自己去領會更加有樂趣。我經常給學生這樣講,打譜之所以重要無比,是因為里面濃縮了對弈者高深無比的思路,要去捕捉她。注意,不是濃縮了原理,原理在他們的思路中有體現,但是他們怎么化用這些原理,才是真正的弈理,才是棋道之所以作為智力的藝術的所在。有人要說,繞了一圈不是在說空話嘛,既然這些原理不是你所謂的弈理,那到底我們還要不要看象棋教程、象棋棋譜等象棋書籍,這些書還是讓不少棋友茅塞頓開的呀。的確是,相比于完全不學習懵懵懂懂當然是要好,只不過這樣也就只能開個小竅而已,離任督二脈打通的日子實在太遠了。簡單的說,就是書中羅列了很多原理,但是并沒有很好地說明一下怎么去用這些原理。如果對大量的實戰進行一番總結得出的規律--所謂的原理原則就已經是對弈原理的終點,那為什么那么多看了書的人還是處于“不會下棋”的狀態,為什么他們還是無法具備分析一盤高手對局的思路。不要求完全準確無誤的分析,我只要求能有一條或者幾條分析的“思路”而已,哪怕模糊一點,總可以慢慢地往這條路上走。
至于第二點,實在是有點流弊的味道。尤其是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方面的書籍中,這個現象尤為常見,我實在不敢相信里面對某個變例的諸如紅方略優、平分秋色之類的粗略陳詞能夠讓讀者理解這個變例,棋是一步一步下的,如果我來問:這個變例中哪幾個回合的應對是必然性比較強的?這個變例真的準確體現了前面所說的原理嗎?變例來于高手實戰,他們輕易不涉險,那這個變例中不存在可行的某些常規涉險路線嗎?有沒有選擇這類路線而獲得成功的變例?
所謂總結棋理的理論性書籍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汗牛充棟的點評式對局譜了,大多數點評實在是隔靴搔癢,讓人完全不得要領。例如出來一個妙手!就這么簡單?為什么會產生妙手?棋盤初始不是平衡可戰的嗎,哦因為這里有步問題手。那為什么在這個地方會出現問題手?我更替讀者關心的是下出這步棋的那位高手在這里是不是有獨特的想法?這想法是什么呢?以他的水平為什么在這里會思考之后還下出這步棋來?是真正的漏算還是另有所圖?還是前面他的對手某一步看似平淡其實蘊涵深意的棋給了他某些壓力或者思維誘惑?
當然,要做到這樣子寫區區一本棋書實在是太累了似乎。并且是不是一定就會得到讀者的喜好也不一定。例如對于第一點來說,劉文哲的《國際象棋中國學派》一書就闡發得非常好,以我眼光之挑剔,在其中都找不到立即就想發問的地方。然而里面某些對局原理分析,那么詳細全面,好到了我懷疑能有幾個讀者會仔細地拆完整來耐心品味。
關于第二個問題,明顯寫得比較好的例如許銀川的《銀川棋路》,可是這本書居然在上海書城久久不見蹤影,是因為沒有再版?我不知道具體原因,只不過很多隨意粗糙點評的對局集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慨嘆。
浙網文[2016]0199-099號 | 文網游備字[2012]C-CBG019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新出網證(浙)字第5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碼 [浙ICP備17013272號-5] | ICP備案/許可證號:浙ICP備17013272號 | 科技與數字【2013】79號 ISBN978-7-89989-602-0
Copyright © 2014 Gamet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邊瑞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信辦舉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1-51369700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1-51369888 舉報郵箱:tousu@bianfeng.com